专家言论
2019年5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9月17日设立为世界患者安全日,以传播患者安全理念,推动全球协同合作,共同增进患者安全。
2019年9月17日成为第一个世界患者安全日。
患者安全是指通过采取系统性的预防性的措施,降低医疗过程中以及医院环境中的各类风险,使患者在医院期间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伤害,维护患者及整个医疗环境的安全状态。
今年患者安全日的活动口号确定为“人人参与患者安全”,目的是动员医院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患者安全、人人参与患者安全,由点到面、形成合力,共同编织一个紧密的安全网,提升医院安全水平,保障患者健康权益。特别强调要注意并建立非惩罚性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鼓励所有人员,包括非医务人员把你认为医疗服务中不利于患者安全的种种“瑕疵”报告给医院管理者,医院管理者也应该注重并欢迎投诉,树立投诉是金的理念。
患者安全问题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它是一个严肃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患者安全问题包括对患者造成伤害的事件、可能造成伤害的事件、可能会增加伤害的经历或过程。患者安全本身并不是新的医疗质量议题,两千多年前,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词中就已经有了患者安全(First do no harm)的概念。但是直到20世纪的最后十年,人们才开始真正重视患者安全,因为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患者安全不良事件给大众带来的伤害远远超过车祸等原因造成的伤害。患者安全是医疗服务的基本原则,是不能突破的底线,没有安全,医疗服务就无从谈起。虽然在医疗服务盛行的今天,患者可以通过用药、检查、手术等方式获得健康,但由于医学的局限性,总有很多无法预料、无法避免的“副作用”,所有医疗操作几乎都会有 “创伤”,所以在诊疗过程中,医生会在权衡利弊之后选择利大于弊的那种方法,而这个操作是要取得患者认可签字的,这个知情同意的另一个意思就是有风险我们一起扛。
9月16日,国家卫健委召开以“患者安全”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指出了围绕“患者安全”的下一步重点工作:
1、构建“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患者安全工作格局。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医疗机构切实落实主体责任,鼓励学术团体、研究机构等各界力量积极参与。
2、提升患者安全管理水平。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系统优化、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完善患者安全管理和技术支持体系,将患者安全管理融入医院管理各个环节,实现医疗机构患者安全管理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
3、营造积极的患者安全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患者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导向作用,鼓励医疗机构营造主动参与、自觉落实、积极报告、从错误中学习的非惩罚性患者安全文化。广泛开展针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宣传教育,加强医患合作,增强医患互信,共同努力,提升患者安全水平。
创建安全环境,建立安全文化:
品管圈管理活动
6S管理活动
做好风险管理: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根本原因分析(RCA)
灾害脆弱性分性(HVA)
应急预案管理
优化作业流程
标准作业流程(SOP)
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缔造安全的临床实践:
病人安全防护体系
人人参与患者安全,为患者也为我们自己,愿我们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共同努力。